天人感应 tiān rén gǎn yìng

组合

ABCD式

结构

主谓式

感情

中性

年代

古代

热度

一般

基本释义

感应:交感相应。
指有意志的天与世间的人能够交感相应。

成语出处

唐・陈子昂《谏政理书》:“天人感应,阴阳相和。”..."

扩展属性

拼音: tiān rén gǎn yìng

注音: ㄊㄧㄢ ㄖㄣˊ ㄍㄢˇ ㄧㄥˋ

繁体: 天人感應

感情: 中性成语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例子: 茅盾《白居易及其同时代的诗人》:“白居易这段议论,因袭汉儒天人感应之说。”

英语: correspondence between man and universe

例句展示

然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终究影响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余年之久。

接下来对星占学原理中的天人感应、分野理论、天体运行规律三方面作了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反思我们高能耗,高浪费的现代生活。

前者与古人基于阴阳五行学说而形成的天人感应式的宇宙观以及对神秘力量的崇拜有关。

柳宗元剥落笼罩在儒学头上的天人感应、鬼神迷信等神学外衣,弘扬原始儒学的人本精神;

两汉的天人感应学说是张衡从事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它直接影响着张衡的科研深度和研究方向。

古代宇宙创生论及“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影响了审美感应论的生成。

注解: 天人感应,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tiān rén gǎn yìng)。天人感应意思是:感应:交感相应。
指有意志的天与世间的人能够交感相应。。出自唐・陈子昂《谏政理书》:“天人感应,阴阳相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