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上瞒下 qī shàng mán xià

欺上瞒下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欺上罔下 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唐・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瞒上欺下 蒙骗上级,压迫下属和人民。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至今还不能替老百姓想,瞒上欺下,咱简直不是个人啦!”
瞒天过海 瞒住上天;偷渡大海。形容采取谎言和伪装蒙蔽别人以达到目的的欺骗行为。 明・阮大铖《燕子笺・购幸》:“我做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今年大比期又临。”
炫玉贾石 夸耀石头而当玉卖。比喻伪饰欺世。 唐・柳宗元《故银青光禄大夫开国伯柳公行状》:“公独慷慨言于朝曰:'是夫喋喋,炫玉而贾石者也。'”
遮人耳目 玩弄手法,掩盖真相。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73回:“又何尝有什么丑处!可见装点造作总难遮人耳目。”
弄虚作假 虚假;不实;制造假的现象以欺骗别人。 廖鲁言《一九五九年农业战线的任务》:“在执行生产计划的全部过程中,也应该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弄虚作假。”
巧立名目 名目:各种名称、项目。
用欺骗的手段设立各种名目;以达到不正当目的。
明・李开先《闲居集》:“又将郭宗报出水退正湖地三百顷余,不补原包套征粮地数,巧立名目,作为册外,私自收受。”
掩人耳目 掩:遮盖。
堵住人家耳朵;遮着人家的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欺骗人。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事迹显然,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招摇撞骗 招摇:故意炫耀自己;撞骗:到处找机会行骗。
假借名义;到处炫耀自己;进行诈骗。也作“撞骗招摇”。
清・曹雪芹《红楼梦》:“那些家人在外招摇撞骗,欺凌属员,已经把好名声都弄坏了。”
一手遮天 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权势;玩弄手段;蒙蔽群众。 唐・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欺上瞒下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