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不讳
直言不讳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直抒己见 | 直:直爽;抒:抒发;表达。 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
清・方苞《与李刚主书》:“倘鉴愚诚,取平生所述訾謷朱子之语,一切稚芟,而直抒己见,以共明孔子之道。” |
心直口快 |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直:直爽。 |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
单刀直入 | 单刀:短柄长刀;直:径直;入:刺入。 用短柄长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认准目标;勇猛向前。后比喻说话、办事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2卷:“若是作家战将,便须单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
仗义执言 | 仗义:主持正义;执言:说公道话。 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若以文、武、宣、平之灵,仗义执言,国悔罪,王室之福。” |
直言切谏 | 同“直言极谏”。 | 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朔虽诙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上常用之。” |
昌言无忌 | 昌言:原指善言,引伸为直言。 敢于直言,无所顾忌。 |
清・汪琬《答李举人论以史证经书》:“昌言无忌,希赐裁答。 |
和盘托出 | 和:连同。 (端东西时)连盘子全部拿出来。后比喻毫不隐瞒;全部说出。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饭罢,田氏将庄子所著《南华真经》及老子《道德》五千言,和盘托出献与王孙。” |
直来直去 | 指来去途中不绕道、不停留,或指说话、做事不绕弯子。 | 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我说作品的思想性,不是叫人看了那么直来直去,一览无余。” |
全盘托出 | 连盘子也端出来了。比喻全都讲出来,毫不保留。 | 元・明本述《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卷十六:“今日特为你起模画样,和盘托出。” |
秉笔直书 | 秉:握。 书写史实不隐讳。 |
清・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
百无禁忌 | 百:一切;禁忌:忌讳。 无论什么都不忌讳。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1回:“若是遇见个正经朋友,山向利与不利,穴口开与不开,选择日子,便周章的百无禁忌。” |
指名道姓 | 指出别人的名字和姓氏。 | 张天民《创业》:“华程继续指名道姓地批评,毫不容情。” |
直言无隐 | 直言无讳。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臣不忍坐视君国之危亡,故敢直言无隐。”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三回:“年兄宜直言无隐,某亦有肺腑相通。” |
开门见山 | 打开门就看见山。喻指说话作文;一开始就入正题;不绕弯子。 |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
侃侃谔谔 |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谔谔:说话正直。 说话正直,理直气壮。 |
春秋・孔子《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史记・商君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
直截了当 | 了当:干脆;爽快。 干脆爽快;不绕弯子。 |
清・李汝珍《镜花缘》:“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
畅所欲言 | 畅:尽情;痛快;欲:想要。 把心里要讲的话痛快地全部讲出来。也作“尽所欲言”。 |
清・方苞《游丰台记》:“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 |
打开天窗说亮话 | 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打开天窗说亮话’,还不是等姓贾的过来尽点心,只要晚生出把力,你们老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
指天画地 | 本指道教画符。 | 汉・应劭《风俗通・皇霸》:“指天画地,神仙潜通。” |
无庸讳言 | 不必忌讳这样说。 | 周恩来《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亚非各国在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是无庸讳言的。” |
逆耳之言 | 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中肯的劝告或批评)。 |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直言不讳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