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奉阴违 yáng fèng yīn wéi

阳奉阴违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两面三刀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倒说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
口是心非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 晋・葛洪《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
表里不一 表面和内在不一样。 《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唯唯否否 唯唯: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
形容虚与委蛇,不可置否。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猫哭老鼠 比喻假慈悲。 《说唐》第62回:“如今又不知那里杀来,又同牛鼻道人在此‘猫儿哭老鼠’,假慈悲。”
鳄鱼眼泪 鳄鱼:一种生性凶残,捕食人、畜的爬行动物。
传说鳄鱼在吞食人畜时,边吃边流眼泪。比喻恶人的假慈悲。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14章:“‘她也是他们一伙的,别以为她会哭,哭的多伤心呀,’她想,‘那不过是鳄鱼的眼泪罢了!’”
巧言令色 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
《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言不由衷 由:从;衷:内心。
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打马虎眼 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老舍《骆驼祥子》:“待了会儿,他把钱拿起来:‘三十?别打马虎眼!’”
假仁假义 假:虚假;仁:仁爱;义:道义。
指假装的仁义道德。
宋・朱熹《朱子全书・历代一・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口蜜腹剑 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马上房子 指当面赞成,背后反对。 明・戚继光《练兵实纪杂集・登坛口授》:“何谓‘马上房子’?只是眼前奉承过去,心中已不然其言。”
心口不一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2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言不由中 见“言不由衷”。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实相告:此言不由中,转瞬即去,便受夏楚,不能复忆之也。”
面从腹诽 诽:毁谤。
表面顺从,心里不以为然。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六十三回:“世兄果为嫌家伯语重,何难回头是岸,万不可面从腹诽。”
打小报告 暗地里向领导反映别人问题。 梁实秋《槐园梦忆》:“这时候有人向香山慈幼院的院长打小报告:‘程季淑不久要结婚了,下半年的聘书最好不要发给她。’”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阳奉阴违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