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而忘私
公而忘私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大公无私 |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 清・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
大义灭亲 |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 |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
光明正大 |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正大:公正无私。 |
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九》第73卷:“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
成仁取义 | 仁:仁爱;义:道义;正义。 指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就义。 |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国尔忘家 | 尔:助词。 为了国家而不顾家庭。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
舍身求法 | 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 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
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大公至正 | 至:最;正:公正。 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来惩办林、邓,表示自己的‘大公至正’。” |
克己奉公 |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 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
公正无私 | 公道正直;没有私心。 | 荀况《荀子・赋》:“公正无私,反见从横。” |
杀身成仁 | 身:自己;杀身:舍生;成:成全;成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 原指牺牲生命;成全仁德。后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 |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公而忘私 |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自己的私利。 | 汉・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
公尔忘私 | 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 | 明・李贽《晃错》:“[晃错]公尔忘私,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晃氏之不安矣。” |
为国捐躯 |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 为国家牺牲生命。 |
清・钱采《说岳全传》第39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
舍生取义 | 为了正义而牺牲生命。舍生:舍弃生命。 |
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铁面无私 | 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
过门不入 |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形容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 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
一心为公 | 一心:专心,全心全意。 专心一意为公益着想。 |
|
天下为公 | 天下是大家公有的。原指不把君位当成一家的私有。后指国家的一切都属于人民。 |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损己利人 | 损害自己,使别人得利。 | 明・李贽《与庄纯夫书》:“孝友忠信,损己利人,胜似今世称学道者。” |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 丝毫不为个人利益着想,一心一意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公而忘私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