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听途说
道听途说的近义词解析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小道消息 | 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往往传闻失实,并不可靠。 | 巴金《探索集・小骗子》:“不用说,这些都是小道消息,不可靠。” |
捕风捉影 | 原指做事像风和影子一样难以捕捉。后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凿可靠的根据。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9卷:“若有一豪之不实,如捕风捉影,更无下功处,德何由进?” |
海外奇谈 | 海外:指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 《山海经》中有部分内容记叙海外各国的异人怪物;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后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说法或外国的奇异小说。 |
明・沈德符《野荻编补遗・台疏讥谑》:“宇淳批其牍尾曰:‘海外奇谈’。” |
齐东野语 | 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 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
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
不足为凭 | 不足:不值得;凭:凭据;根据。 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也作“不足为据”。 |
宋・刘安世《尽言集・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 |
以讹传讹 | 以:拿;把;讹:谬误;错误的。 把本来就不正确的东西流传出去。 |
清・曹雪芹《红楼梦》:“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 |
三告投杼 | 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
三人成虎 | 城里本没有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
口耳之学 |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 荀况《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
望风捕影 | 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迹象为依据。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0回:“怎幺能够身临其境,将水寨内探访明白,方好行事;似这等望风捕影,实在难以预料。” |
三人市虎 | 三个人传言市上有虎,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就可能使人信以为真。 | |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 虚:不确实,指无中生有的事。 本来没有的事,传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契讷禅师》:“问:‘如何是东禅家风?’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
讹以滋讹 | 把本来错误的东西加以传播,越传越错。 | 清・侯方域《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而无如市井仓皇,讹以滋讹,几于三人成虎。”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成语道听途说的近义词、同义词、相近词、替代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