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什么而什么的成语
含不而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7条)
|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 不期而遇 | 期:约定时日;遇:相逢;会面。 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也作“不期而会”。 |
南朝・梁・简文帝《湘宫李智倩法师墓志铭》:“不期而遇,襄水之阳。” |
| 不言而喻 | 言:说明;喻:了解;明白。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
| 不了而了 | 犹不了了之。 | 茅盾《子夜》二:“我们这次赌赛,就此不了而了。” |
| 不谋而合 | 谋:计议;商议;合:相合一致。 事先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
晋・干宝《搜神记》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
| 不教而诛 | 诛:杀或惩罚。 事先不加教育;出错或犯法就惩罚或杀戮。 |
先秦・荀况《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
| 不可同日而语 |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
| 不一而足 | 足:充足;足够。 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 |
战国・公羊高《公羊传・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
| 不宣而战 | 指不宣布开战,就突然发起进攻。 | 朱自清《不知道》:“美国过去曾两次不宣而战,第一次系北非巴巴拉之海盗,曾于1883年企图封锁地中海上美国之航行。” |
| 不期而同 | 期:约定期限。 指不约而同。 |
郭沫若《文艺论集・整理国故的评价》:“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 |
| 不得其门而入 | 找不到大门走不进去。比喻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 | 春秋・孔子《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
| 不得已而求其次 | 次:差一点。 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用差一些的或次品来凑合。 |
曹靖华《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鸿沟’上没有‘桥梁’,只好‘绕道东京’了。” |
| 不战而屈人之兵 | 不必作战便可使敌兵屈服,获得胜利。 | 孙子谋攻篇:“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 不胫而走 | 胫:小腿;走:快跑。 没有腿却能跑得很快。后形容事物不待推行;就到处流传。 |
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
| 不欢而散 | 欢:高兴;愉快;散:分开;分手。 很不愉快地分手。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众客咸不欢而散。” |
| 不得已而用之 | 用:使用。 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 |
《六韬・文韬・兵道》:“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
| 不期然而然 | 没有想到是这样而竟然是这样。 | 明・高启《威爱论》:“功或以爱诚有以结于人者,则趋事赴功有不期然而然。何以威为哉!” |
| 不翼而飞 | 翼:翅膀;不翼:没有翅膀。 没有翅膀就飞走了。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作“无翼而飞”。 |
战国・齐 管仲《管子・戒篇》:“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 |
| 不药而愈 | 愈:病好了。 生病不用吃药而自行痊愈。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7回:“老伯不必多虑,世妹之病,大约可以不药而愈。” |
| 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耕:翻松田土以备播种;蚕:养蚕。 不种田却有饭吃,不养蚕却能穿丝绸。形容不劳而获。 |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而无益于理,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 不言而谕 | 言:解释,说明。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非常明显。 |
宋・苏轼《却鼠刀铭》:“呜呼嗟夫,吾苟有之,不言而谕,是亦何劳。” |
| 不壹而足 | 见“不一而足”。 | 《汉书・陈汤传》:“御使大夫财禹、博士匡衡以为《春秋》之义‘许夷狄者,不壹而足’,今郅支单于乡化未醇,所在绝远,宜令使者送其子至塞而还。”颜师古注:“言节制之,不皆称其所求也。” |
| 不可同年而语 | 两者相差很大,不能相提并论。 | 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变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 不辞而别 | 辞:告辞;别:离别。 没有打招呼;就离开了;或悄悄地溜走了。也作“不辞而行”、“不告而别”。 |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于是,大家想不辞而别。” |
| 不劳而获 | 获:获得。 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作“不劳而得”。 |
三国・魏 王肃《孔子家语・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
| 不患寡而患不均 | 患:忧虑;寡:少,贫穷;均:平均。 不忧虑贫穷而忧患不平均。 |
春秋・孔子《论语・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
| 不寒而栗 | 寒:寒冷;栗:发抖。 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形容恐惧到了极点。 |
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
| 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 耕:翻松田土以备播种。 不种田却有饭吃,不织布却能穿丝绸。形容不劳而获。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又想起做和尚的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住下高堂清舍,烧香吃茶。” |
| 不战而溃 | 溃:溃败。 没有开战就自行崩溃。形容毫无战斗力。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9回:“孙膑使人挑庞涓之头示之,步军不战而溃。” |
| 不幸而言中 | 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却被说准真的发生了。 | 《孔子家语・辨物》:“赐不幸而言中,是赐多言。 |
| 不勤而获 | 指不劳而获。 |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吾闻不勤而获犹谓之灾,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之。”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不什么而什么的成语、含不而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