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二的成语
带二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15条)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知二五而不知十 |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而不知道综合全面地看。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
一客不犯二主 | 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 |
大门不出,二门不过 | 指呆在家里不外出,引申为没见过世面。 | 张恨水《夜深沉》第31回:“现在的大姑娘,要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过,那还行吗?” |
三山二水 | 三山:护国山,位于南京西南,以有三峰得名;二水:白鹭洲,位于长江之中,分江面为二。 泛指南京的山水。 |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二桃杀三士 | 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 三国・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
死生不二 | 在什么情况下都一样,至死不变。指友谊的真挚、忠诚。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城里喧繁,空山寂静。然虽如此,动静一如,死生不二。 |
梅开二度 | 原指梅花盛开两次。 后指一事做两次,或喻好事重逢、良机覆来、女人再婚,常用此语。后指一事做两次,或喻好事重逢、良机复来、女人再婚,常用此语。 | 语见(清•惜阴堂主人《二度梅全传•第十三回》):“一家见陈公立意要去,一齐大哭起来。小姐、公子拜伏于地道:『爹爹从前远在京师,孩儿们每日思想。今归府第,正好早晚侍奉,以乐天年。不意因著这草木之情,而陡起修行之念。劝爹爹暂息此念,待孩儿祝告神祗,求拜天地,保佑梅花二开。』陈公笑道:『也罢,你们如此孝心,要求梅开二度 ,限三日以定。如三日梅花不能重开,定要前去修行,云游四海,或访僧道于山林之上,或泛舟楫游江湖之间,或仿高士于村庄之内,或乐琴棋于洞府之中。这是我修道之所,死而无怨,方是我陈东初之心也。』小姐与公子一齐站起身来,叫家人到花园中摆设香案。小姐又到梅亭中,望空拜伏在地,祷告不止。” |
十二道金牌 | 金牌:宋代传递赦书及军事上最紧急的命令用的金牌。 比喻紧急的命令。 |
元《宋史・岳飞传》:“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 |
十二金牌 | 金牌:宋代敕书及紧急军命,用金字牌,由内侍省派人速送。 比喻紧急的命令。 |
元《宋史・岳飞传》:“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 |
誓无二志 | 二志:二心。 立誓决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5回:“倘蒙矜厄之仁,退师三十里,寡君愿以国从,誓无二志。” |
二者不可得兼 | 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 | 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二五耦 | 耦:两人耕地,比喻朋比为奸。 比喻狼狈为奸。 |
春秋・鲁 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二五耦。” |
毫无二致 | 二致:两样。 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 |
郭沫若《断断集・屈原时代》:“那时候的文体的变革和近代的文学革命,由文言文改为白话文的,实在是毫无二致。” |
识二五而不知十 | 只知道一个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
不问三七二十一 |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5回:“逛窑姐儿的人,倘给老爷查着了,他不问三七二十一,当街就打。”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 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
唯一无二 | 只有这一个,没有第二个。形容唯一的,没有相同或可以相比的。 |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四十九回:“这件事儿,说也话长,真是江苏省内唯一无二的新闻。” |
二把刀 | 称对某项工作知识不足、技术不高的人。 | 老舍《四世同堂》:“我只会搭棚这点手艺,我的拳脚不过是二把刀。” |
金钗十二行 | 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后指人姬妾多。 | 南朝・梁・萧衍《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 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盘。指死去活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盘,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
烈女不嫁二夫 | 烈女:刚正有节操的女子。 贞烈的妇女不嫁第二个丈夫。 |
元・关汉卿《五侯宴》楔子:“便好道一马不背双鞍,双轮岂碾四辙,烈女不嫁二夫,我怎肯嫁侍于人。” |
九牛二虎 | 比喻极大的力量。用来形容做一件事所付出的精神和时间相当多。 | 薛仁贵征东第二十一回:“薛仁贵有九牛二虎之力。” |
二竖为虐 |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虐:侵害。 比喻疾病缠身。 |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 日:太阳;土:国土。 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 |
西汉・戴圣《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
不管三七二十一 |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左手交银,右手交人,若三日没有来时,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
二分明月 | 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 唐・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二话没说 | 指很干脆地采取行动。 |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正说中间,门外雷石柱慌慌张张进来,一把拉住老武,二话没说,往外就走。” |
见其一未见其二 |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 《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
知其一不知其二 |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它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 宋・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比来士大夫好轻议旧法,皆未习事之人,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
连二赶三 | 急忙;赶快。 | 姚雪垠《长夜》三二:“菊生不敢怠慢,连二赶三地穿好衣服,跳下床来。”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二的成语、带二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