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含一不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8条)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一窍不通 | 窍:洞;这里指心窍。 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
一马不鞴两鞍 | 鞴:把鞍辔等套在马上。 一匹马不套两个辔,只套一个。比喻一女不嫁二夫,即从一而终。 |
《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一马不鞁两鞍,单牛岂有双车并驾? |
一文不值 | 指毫无价值。 | 明・毕魏《三报恩・骂佞》:“最可悲年少科名,弄得一文不值。” |
一丝不乱 | 一点也不紊乱。形容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齐。 | |
一不作,二不休 | 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索性让我一不作,二不休,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杀个爽快。” |
一栖不两雄 | 栖:禽鸟歇处。 一个架上不能栖两只雄鸡。比喻两强对峙,势不两立。 |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工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 |
一山不藏二虎 | 比喻两人不能相容。 | 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
一丝不线,单木不林 | 一根丝不能织成线,一棵树不能形成林。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办不成事。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这福儿一丝不线,单木不林,也觉读的慢懈。” |
一蟹不如一蟹 | 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 | 宋・苏轼《艾子杂说》:“艾子行于海上……艾子喟然叹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
一马不跨双鞍 | 一匹马不套两个辔,只套一个。比喻一女不嫁二夫,即从一而终。 | 《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一马不鞁两鞍,单牛岂有双车并驾? |
一文不名 |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 形容非常贫困。 |
西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
一动不如一静 | 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宋・张端义《贵耳集》上卷:“孝宗幸天竺及灵隐,有辉僧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
一毫不染 | 犹一尘不染。 | 明・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即其可名状者言之,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
一字不苟 | 形容写文章不随便下笔,每一个字都要斟酌。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6卷:“杜子美改罢长吟,一字不苟。” |
一人不敌众人智 | 敌:抵。 一个人的智慧比不上集体的智慧。 |
|
一发而不可收拾 | 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不可收拾。”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 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
一不做,二不休 | 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 唐・赵元一《奉天录》第四卷:“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
一人向隅,满堂不乐 | 隅:角落。 一个人朝着屋角创造性落泪,屋里的人都不高兴。形容在公共聚会中因一个人的不悦影响了整个气氛。 |
《汉书・刑法志》:古人有言:满堂而饮酒,有一人乡隅而悲泣,则一堂皆为之不乐。 |
一客不烦两家 | 烦:烦劳,麻烦。 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堂远禅师》:“一鹤不栖双木,一客不烦两家。” |
一成不变 | 成:制定;形成。 一经形成;永不改变。指守旧不变或固守陈法。 |
西汉・戴圣《礼记・王制》:“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
一人向隅,一堂不欢 | 隅:角落。 一个人朝着屋角创造性落泪,屋里的人都不高兴。形容在公共聚会中因一个人的不悦影响了整个气氛。 |
《汉书・刑法志》:古人有言:满堂而饮酒,有一人乡隅而悲泣,则一堂皆为之不乐。 |
一毛不拔 | 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形容为人十分吝啬;自私。 |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一发不可收拾 | 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不可收拾。 |
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移:改变。 话说出了口,就是用黄金白玉也不能更改。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十回:“我家小姐贞心定识不减古媛,今日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 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一发而不可收 | 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乱败之及,一发而不可收也。” |
一瓶不响,半瓶晃荡 | 瓶中装满水晃不响,装半瓶水时一晃就响。比喻充实的人谦虚寡言,而浅薄的人偏偏爱显示夸耀自己。 | 宋・宗杲录《大慧普禅师宗门武库・湛堂和尚》:你这瓶子本自洁净,却被这些恶水在里面,又不满,只管向,要得不响,须是依前倾出飏却荡洗了,却满着一瓶好水便不响,因甚不响?盖谓满了。 |
一不做二不休 | 休,停止。全句是说一件事情不做便罢,如果决定要做,所牵连出来的第二件事也要完成,否则绝不停止。本应写成“一做二不休”,为求语句的整齐,就用两个“不”字。比喻事情既然做了,干脆做到底,绝不中途罢休。 | 关汉卿救风尘杂剧:“我著这粉脸儿搭救你女骷髅,割舍的一不做二不休,拼了个由他咒也波咒。” |
一渊不两蛟 | 比喻两雄不能并立。 | 《文子・上德》:“一渊不两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两即争。”《淮南子・说山训》:“一渊不两蛟,水定则清正。”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一什么不什么的成语、含一不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