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兔的成语

带兔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0条)

成语 解释 出处
兔尽狗烹 烹:烧煮食物。
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统治者杀掉功臣。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犬兔之争 比喻毫无意义的争斗。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兔死凫举 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 之地矣。”
兔犬俱敝 敝:疲敝,累垮。
比喻两败俱伤,第三者不劳而获。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兔子不吃窝边草 比喻坏人不在当地干坏事。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6章:“兔子不吃窝边草,我这老虎单吃回头食。”
狐踪兔穴 喻指坟墓。 元・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
兔死犬饥 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明・张居正《答两广刘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鸟尽弓藏,兔死犬饥,故诸将士多张大贼势者,亦未可尽以为然也。”
目兔顾犬 看见兔子而呼猎犬。比喻及时补救。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
语出《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兔走鹘落 见“兔起鹘落”。 明・宋濂《佛光普照大师塔铭》:“行宣政院命长明之瑞云山清凉寺,学徒奔凑,机锋相加,如兔走鹘落,瞬目辄失。”
狡兔三穴 见“狡兔三窟”。 元《宋史・河渠志》:“乃是狡兔三穴,自为潜身之计。”
兔角牛翼 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若然,始者果不可知,即万论若兔角牛翼矣。”
三窟狡兔 见“狡兔三窟”。
惊猿脱兔 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兔头獐脑 獐:牙獐。
形容人的面貌猥琐。
《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暴敛横征,野皆狼心狗行之吏,卖官鬻爵,朝尽兔头獐脑之人。”
兔起凫举 凫:野鸭。
象兔敢奔跑,象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论威》:“知其不可久处,则知所兔起凫举死殙之地矣。”
坠兔收光 坠兔:落月。
月亮落下去了。比喻一件事情的结束。
明・李昌棋《剪灯余话・武平灵怪录》:“逡巡间,坠兔收光,远鸡戒晓。”
守株伺兔 同“守株待兔”。《后汉书.张衡传》:“世易俗异,事埶舛殊,不能通其变,而一度以揆之,斯契船而求剑、守株而伺兔也。
”宋 黄庭坚《送张沙河游齐鲁诸邦》诗:“守株伺投兔,岁晚将何获?”。
兔三窟 源见“狡兔三窟”。谓藏身地方多,易于避祸。宋 苏轼《过岭》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兔角龟毛 兔生角,龟长毛。都是没有的事。比喻有名无实。 《大智度论》第12卷:“如兔角龟毛,亦但有名而无实。”
兔园册子 本是唐五代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其内容肤浅,故常受一般士大夫的轻视。后指读书不多的人奉为秘本的浅陋书籍。 《新五代我・刘岳传》:道行数反顾,楚问岳:‘道反顾何为?’岳曰:‘遗下《兔园册》尔。’《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烹:煮烧。
飞鸟打尽,弓被搁置不用;兔被捕杀后,猎狗则被烹食。比喻事情办成,功臣被害。
鲁迅《立此存照》:“倘有不识时务者问:‘如果那时并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且汉人也配享太庙……则将如何?’我觉得颇费唇舌。”
兔起乌沉 谓月出日落。 《参同契》上卷:“昏明顺寒暑。”后蜀・彭晓注:“兔起乌沉,升降于三百八十四日。”
见兔放鹰 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护圣不似老胡,拖泥带水,只是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兔葵燕麦 形容景象荒凉。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
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动若脱兔 脱兔,指脱逃的兔子。形容人的动作迅速敏捷。又作“动如脱兔”。与“静若处子”义反。形容行动十分敏捷。 孙子九地篇:“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急兔反噬 噬:咬。
比喻被逼走投无路的人会掉头采取反击行动。
清・薛时雨《漕仓行》诗:急兔反噬辄酿祸,汹汹纠众寻干戈。
狐兔之悲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得兔忘蹄 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
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兔死狗烹 野兔捕杀了;猎狗无用;被煮着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效力有功的人抛弃或杀掉。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兔的成语、带兔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