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天什么地的成语

含天地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78条)

成语 解释 出处
瞒天昧地 指瞒上欺下,没有一句真话。 元・无名氏《闹铜台》第一折:“我那日离山营,到铜城见仓官坏法胡行径,专瞒天昧地不公平。”
上不属天,下不着地 属:接连。
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下不着地。”
掀天扑地 掀起天,扑打地。比喻专权跋扈,气焰嚣张。 宋・陈亮《与章德茂侍郎》:“老秦掀天扑地,只享十六年之安。”
黑天墨地 见“黑天摸地”。 《西湖二集・天台匠误招乐趣》:“张漆匠黑天墨地,心下慌张道:‘不知是恁缘故,叫我到此?’”
轰天裂地 见“轰天烈地”。 梁启超《新英国巨人克林威尔传》:“此十一年间,表面上之克林威尔,其声希味淡也若此,而后此轰天裂地之克林威尔又何以称焉。”
局天扣地 悲痛诉说貌。语本《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
”。
语出《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
熯天炽地 形容火势极猛。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1回:“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是个熯天炽地。”
说天说地
上不著天,下不著地 比喻两头没有著落。 《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而下不著地。”
埋天怨地 抱怨天,埋怨地。形容对什么都抱怨。 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每日在吾庙里,埋天怨地。”
寞天寂地
谩天谩地 犹言谩天昧地。 元・刘一清《钱塘遗事・雪词》:“贾相国当国,陈藏一作《雪词》讥之,词曰:‘没巴没鼻,霎时间,做出谩天谩地。’”
跼天蹐地 跼:弯腰;蹐:前脚接后脚地小步走。
形容惶恐不安的样子,也指窘迫无路的样子。
《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连天匝地 形容规模大,数量多。 明・屠隆《彩毫记・归隐山泉》:“那管他翻云覆雨把冤家构,连天匝地兵戈斗,真个是一往冥鸿不可求。”
号天扣地 扣:同“叩”,敲击,撞击。
向着天大声哭叫,将自己的头撞向地面。形容十分悲痛。
《晋书・孝武帝纪》:“朕以不造,奄丁闵凶,号天扣地,靡知所诉。”
呼天号地 亦作“呼天叫地”。哭叫天地。形容极为冤屈、怨恨或痛苦。 宋・周密《齐东野语・嘉定宝玺》:“我祖我父,一心王宝……不死于虏,则死于盗贼;若子若孙,呼天号地,此恨难磨。”
壶中天地 指道家的生活。 元・刘秉忠《永遇乐》词:“壶中天地,目前今古,今日还明日。”
遮天压地 形容数量多。形容来势凶猛,弥漫充满于天地之间。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只见前头的全副执事摆开……车轿人马,浩浩荡荡,一片锦绣香烟,遮天压地而来。”
震天动地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势浩大。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壁立千仞,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奔电泄,震天动地。”
普天匝地 满天遍地,普天下。 元・耶律楚材《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诗:“百尺竿头更移步,普天匝地生清风。”
顶天立地 头顶云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也形容敢作敢为;光明磊落。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育王裕禅师法嗣・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充天塞地 指整个宇宙。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你看这个天地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甚么教做心?’对曰:‘只是一个灵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漫天遍地 满山遍野,形容众多而密集。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8回:“我上高阜处观望辽兵,其势浩大,漫天遍地而来。”
谢天谢地 迷信说法;天地神灵主宰着人的一切活动。因此;办事顺利应感谢天地的保佑。后广泛用来表示顺利达到目的或克服了困难时的庆幸或满意的心情。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方才听得棺中有声响,想古人中多有还魂之事,望你复活,所以用斧开棺,谢天谢地,果然重生。”
推天抢地 形容乱推乱搡。 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大嫂你靠这壁,休推天抢地。”
吼天喊地 吼:大声叫。
大声喊叫,形容极为烦躁痛苦。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3章:“她甚至对吼天喊地的玉亭抱着一种嘲笑的态度。”
指天画地 本指道教画符。 汉・应劭《风俗通・皇霸》:“指天画地,神仙潜通。”
啼天哭地 呼天叫地的哭号,形容非常悲痛。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阑路驾上书》:“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
号天叩地 号:大叫;叩:敲击。
大声呼天,以头撞地。形容极度悲痛。
参天两地 ①为《易》卦立数之义。②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 《周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什么天什么地的成语、含天地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