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不什么的成语
含一不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8条)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移:改变。 话说出了口,就是用黄金白玉也不能更改。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十回:“我家小姐贞心定识不减古媛,今日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
一钱不落虚空地 | 比喻丝毫不浪费。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只得自己暗地里送了委员一千两银子,好在一钱不落虚空地,将来自有作用。” |
一发不可收拾 | 事情一旦发生便不可收拾。形容对发生的情况难以控制。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不可收拾。 |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 | 指满堂之上,一人不乐,众皆为之不欢。 | 汉・刘向《说苑・贵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
一发而不可收拾 | 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不可收拾。” |
一文不名 |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 形容非常贫困。 |
西汉・司马迁《史记・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
一字不识 | 一个字也不认识。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那主儿或是年老的,或是貌丑的,或是一字不识的村牛,你却不肮脏了一世。” |
一山不藏二虎 | 比喻两人不能相容。 | 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
一人向隅,一堂不欢 | 隅:角落。 一个人朝着屋角创造性落泪,屋里的人都不高兴。形容在公共聚会中因一个人的不悦影响了整个气氛。 |
《汉书・刑法志》:古人有言:满堂而饮酒,有一人乡隅而悲泣,则一堂皆为之不乐。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 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一问三不知 | 三不知:指对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 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比喻对实际情况了解太少。也作“一问摇头三不知”。 |
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
一著不慎,满盘皆输 | ||
一发而不可收 | 事情一经发生便不能收住。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乱败之及,一发而不可收也。”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 一口粥,一口饭,都应当想到来得不容易。劝告人们要尊重劳动,爱惜粮食。 |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
一毫不差 | 完全相同,没有一点差异。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1回:“纵然是一个模子铸的,好道打磨不到,也有多个瘢儿,少个蒂儿,却怎么这等一毫不差。” |
一不做二不休 | 休,停止。全句是说一件事情不做便罢,如果决定要做,所牵连出来的第二件事也要完成,否则绝不停止。本应写成“一做二不休”,为求语句的整齐,就用两个“不”字。比喻事情既然做了,干脆做到底,绝不中途罢休。 | 关汉卿救风尘杂剧:“我著这粉脸儿搭救你女骷髅,割舍的一不做二不休,拼了个由他咒也波咒。” |
一动不如一静 | 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还是不做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宋・张端义《贵耳集》上卷:“孝宗幸天竺及灵隐,有辉僧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 |
一不作,二不休 | 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索性让我一不作,二不休,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杀个爽快。” |
一毛不拔 | 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形容为人十分吝啬;自私。 |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一生受用不尽 | ||
一钱不值 | 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咕嗫耳语。” |
一渊不两蛟 | 比喻两雄不能并立。 | 《文子・上德》:“一渊不两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两即争。”《淮南子・说山训》:“一渊不两蛟,水定则清正。” |
一女不嫁二夫 | 比喻女子忠贞不二。与“一马不被两鞍”、“一女不受二家茶”义同。 | 左传庄公十四年:“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
一丝不乱 | 一点也不紊乱。形容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齐。 |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 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 《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
一解不如一解 | 解:通“蟹”。 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 |
明・沈德符《野获编・释道・禅林诸名宿》:“至近日,宗门诸名下,争以坛坫自高,相驳相嘲,以至相妒相詈,真一解不如一解矣。” |
一病不起 | 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那詹典在途中本就受了些风霜,到家又传了时症,一病不起,呜呼哀哉死了。” |
一客不犯二主 | 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 |
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 | ||
一毫不染 | 犹一尘不染。 | 明・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即其可名状者言之,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一什么不什么的成语、含一不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