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兔的成语

带兔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0条)

成语 解释 出处
兔犬俱敝 敝:疲敝,累垮。
比喻两败俱伤,第三者不劳而获。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
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东门逐兔 见“东门黄犬”。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兔三窟 源见“狡兔三窟”。谓藏身地方多,易于避祸。宋 苏轼《过岭》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白兔赤乌 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唐・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兔头麞脑 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燕麦兔葵 形容景象荒凉。 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上卷:“燕麦兔葵,奚取刘郎之咏;天街内库,徒传泰妇之吟。”
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
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兔丝燕麦 兔丝:菟丝子。
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魏书・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狐死兔泣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元《宋史・叛臣传下・李全传下》:“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愿将军垂盼。”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清・黄宗羲《序》:“沾沾卷石之菁华,一花之开落,与桑经郦注争长黄池,则是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
狡兔死,良狗烹 烹:烧煮。
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给统治者效劳的人事成后被抛弃或杀掉。
《韩非子・内储说左下》:“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兔死狗烹 野兔捕杀了;猎狗无用;被煮着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效力有功的人抛弃或杀掉。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得兔忘蹄 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
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兔走鹘落 见“兔起鹘落”。 明・宋濂《佛光普照大师塔铭》:“行宣政院命长明之瑞云山清凉寺,学徒奔凑,机锋相加,如兔走鹘落,瞬目辄失。”
狼奔兔脱 形容仓皇逃窜。 《冷眼观》第四回:“远远听见吆喝之声,由远而近……众人手忙脚乱,将桌上杯盘收拾干净,转眼间,狼奔兔脱,如鸟兽散去。”
兔死犬饥 比喻敌人灭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明・张居正《答两广刘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鸟尽弓藏,兔死犬饥,故诸将士多张大贼势者,亦未可尽以为然也。”
兔尽狗烹 烹:烧煮食物。
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统治者杀掉功臣。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乌飞兔走 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
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元・不忽木《点绛唇・辞朝》套曲:“你看这汛指间乌飞兔走,假若名利成,至如田园就,都是些去马来牛。”
犬兔俱毙 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见兔放鹰 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护圣不似老胡,拖泥带水,只是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兔葵燕麦 形容景象荒凉。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狐兔之悲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狮子搏兔 比喻对小事情也非常重视、用出全部力量。 茅盾《谨严第一》:“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一句成语,最足以说明艺术巨匠们之无往而不谨严,丝毫不肯随便。”
始如处女,后如脱兔 处女:未嫁的女子;脱兔:逃跑的兔子。
指军队未行动时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样持重;一行动就象飞跑的兔子那样敏捷。
《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狡兔三窟 窟:洞穴。
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别多;用来躲避灾难祸患。现多比喻掩盖的方法多;隐身的计划周密。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玉兔银蟾 蟾:蟾蜍。
月宫中的玉兔和银蟾。指月亮。
唐・白居易《中秋月》诗:“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兔园册子 本是唐五代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其内容肤浅,故常受一般士大夫的轻视。后指读书不多的人奉为秘本的浅陋书籍。 《新五代我・刘岳传》:道行数反顾,楚问岳:‘道反顾何为?’岳曰:‘遗下《兔园册》尔。’《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
狮子搏象兔,皆用全力 狮子不论与大象或是兔子搏斗,都会用尽全力。形容事情无论大小都认真对待,决不掉以轻心。 清・王士慎《分甘余话》:昔亡友叶文敏评余《蜀道集》诗,‘无论长篇短论,每首具有二十分力量,所谓狮子搏象兔,皆用全力。’余深愧其言。
逐兔先得 逐:追赶。
谁先抓到手就归谁,别人不能再争。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法正曰:‘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语乎?’”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兔的成语、带兔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