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的成语
带三的四字成语(共找到610条)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三言讹虎 | 犹三人成虎。 | 清・秋瑾《致琴文书》:“况三言讹虎,众口铄金;因积毁销骨,致他方糊口。” |
三角恋爱 | 指一个人和两个异性同时恋爱的不正常的关系。 | 老舍《黑白李》:“三角恋爱,不得劲儿。” |
蹄闲三寻 | 见“蹄间三寻”。 | |
三顾草庐 | 见“草庐三顾”。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回目:“刘玄德三顾草庐。” |
三天两头 | 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 老舍《我这一辈子》:“我三天两头的到这里来巡逻。” |
三瓦四舍 | 宋代对妓院、茶楼、酒肆及其他娱乐场所的总称。 |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73回:“衙内你不晓得,他是清白人家女儿,那肯同那三瓦四舍的奉迎。” |
三春寸草 | 源见“寸草春晖”。喻父母养育之恩。宋 苏舜钦《送子履》诗:“君亲恩大须荣报,学取三春寸草微。 ”。 |
|
亡秦三户 | 《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 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后因以“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
三折肱,为良医 | 几次断臂,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成为内行。也指高明的医道。 | 春秋・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
推三宕四 | 推:推诿;宕:拖延。 形容一再推诿拖延。 |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原来仓樵欠了米店两个月的米账,没钱还他,那店伙天天来讨,总是推三宕四,那讨账人发了急,所以就吵了起来。” |
奉三无私 | 奉:奉行;三无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象天地日月那样无私。旧时比喻帝王以天下为公,不谋一己私利。 |
《礼记・孔子闲居》:奉三无私,以劳天下。 |
君子三乐 |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再衰三涸 | 见“再衰三竭”。 | 郭沫若《为“五卅”惨案怒吼》:“病根(指不平等条约)不除……我们国民的民气,再衰三涸,将要永远沦为外人的奴隶而不能振拔。” |
三顾茅庐 |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二满三平 | 同“三平二满”。 | 宋・陈亮《三部乐・七月送丘宗卿使虏》词:“小屈穹庐,胆二满三平,共劳均佚。” |
三魂七魄 | 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 道家语,称人身有“三魂七魄”。 |
《抱朴子・地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 |
三薰三沐 | 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携。 | 金・元好问《丙午九日咏菊》:“三薰复三沐,岁宴与君期。” |
三更半夜 |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 元《宋史・赵昌言传》:“四人者(陈象舆、胡旦、董俨、梁灝)日夕会昌言第。京师为之语曰:‘陈三更,董半夜’。” |
四世三公 | 世:父子相继;三公:执掌朝政的大臣。 指世代官居高位。 |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绍传》记载:汉代袁安在汉章帝刘烜时为司徒,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 |
三浴三熏 | 浴:沐浴。 再三薰香、沐浴。表示以礼待人,对人尊重。也表示郑重其事。 |
唐・韩愈《答吕瞖山人书》:“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 |
日出三竿 | 太阳升起来离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样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 《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虹抱珥直背。” |
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南齐书・王敬则传》: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
三头八臂 | 见“三头六臂”。 | 《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
三致志 | 致:向对方表示(情意、礼节等)。 志:意向。 再三表达某种意愿。 |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
三脚两步 | ①形容走得快。②谓走不多远。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太太三脚两步,走进房间。表老爷周大权,押着行李也就来了。还有跟来的丫头,忙着替太太找梳头家伙,又找盆打洗脸水。” |
三三四四 | 犹言三三两两。 | 汉・王延寿《梦赋》:“尔乃三三四四,相随踉■(足旁)而历僻。” |
此地无银三十两 | 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结果反而彻底暴露。 | 鲁迅《伪自由书・推背图》:“里巷间有个笑话:……写道‘此地无银三十两’。……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曾偷’。” |
三鹿郡公 | 三鹿:合起来是“麤”(粗)字。 形容人的粗心大意。 |
唐・冯贽《云仙杂记・三鹿郡公》引《幽燕记》:袁利见为性顽犷,方棠谓袁生已封三鹿郡公,盖讥其太粗疏也。 |
三年不蜚 | 蜚:飞。 比喻长期退隐,无所作为。 |
《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楚世家》: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三的成语、带三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