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父的成语
带父的四字成语(共找到54条)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重生父母 | 重生:再一次获得生命。 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恩人。 |
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你是我重生父母,再长爷娘。” |
父母在,不远游 | ||
子承父业 |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利山和尚》:“僧问:不历僧只获法身,请师直指。师云:子承父业。” |
田父献曝 | 田父:老农;曝:晒。 老农将晒太阳取暖的方法献给国君。常作向人献物或献计的谦词。 |
《列子・杨朱篇》:“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緜纩狐狢。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
为民父母 | 这: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 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
父子兵 | 指上下亲如一家的军队。 | 战国・卫・吴起《吴子・治兵》:“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媒妁:婚姻介绍者。 旧指儿女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 |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
认贼作父 |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 清・华伟生《开国奇冤・追悼》:“但是偶一念及那一班贪官污吏,人面兽心,处处为虎作伥,人人认贼作父,……” |
严父慈母 | 严:严格;慈:慈爱。 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 |
晋・夏侯湛《昆弟诰》:“纳诲于严父慈母。” |
干父之蛊 | 干:承担,从事;蛊:事、事业。 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 |
《周易・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
不知其子视其父 | 不了解这个人但从他父亲的为人就可以知道。表示教育、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 《孔子家语・六本》: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观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
田父野老 | 乡间农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间百姓。 | 元《宋史・苏轼传》:“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
徒读父书 | 徒:只。 父书:父亲之言论。 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 |
父紫儿朱 | 紫:唐代三品以上的官服;朱:唐代五品以上的官服。 指父子均为高官。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一言之合,荣膺圣眷,父紫儿朱,恩宠为极。” |
邻父之疑 | 邻父:指邻居的老年人。 比喻那些心存偏见而喜欢主观用事的人。 |
《韩非子・说难》:宋有富人,天雨坏墙,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
父母国 | 指祖国。 | 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 以之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父严子孝 |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 唐・吕温《广陵陈先生墓表》:“始见一乡之人,父严子孝,长惠幼敬,见乎词气,发乎颜色。” |
无颜见江东父老 | 江东:借指家乡。 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再也没脸见家乡父老。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虎父无犬子 | 勇猛的父亲不会生出一般的孩子。用于夸奖别人的子辈。 |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以十九岁之妙龄弱质,凌数千里之莽涛瘴雾,亦可谓虎父无犬子也。” |
恩同父母 | 恩:恩惠;同:如同。 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
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心,实有馨竭。” |
召父杜母 | 召:指两汉召信臣;杜:指东汉杜诗。 召信臣与杜诗先后任南阳太守,行善政。称赞地方官政绩显赫。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诗传》:“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
子为父隐 | 儿子帮父亲隐瞒恶迹。这是封建纲常礼教所提倡的。 |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汉・桓宽《盐铁论・周秦》:“闻子为父隐,父为子隐,未闻父子之相坐也。” |
坐无尼父 | 尼父,孔子︵字仲尼︶的尊称。全句是说在坐者没有人像孔子一般的贤圣。比喻缺乏能辨别贤才的圣人。 | 晋书谢尚传:“尚字仁祖,鲲之子也,八岁神悟夙成,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坐之颜回也。』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别颜渊。』席宾莫不叹异。”夙,早。 |
田父之获 | 田父:农夫;获:得到。 指不费力气而轻易得到的好处。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家人父子 | 家人:一家人。 指一家人。 |
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辩》:“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耶?” |
父子无隔宿之仇 | 宿:夜。 父子间没有隔夜解不开的仇怨。指仇怨容易消除。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
衣食父母 | 穿的和吃的都靠父母提供;指赖以为生的人。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 |
江东父老 | 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的地区。 故乡父兄之辈。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父母遗体 | 人是父母所生,指自己的身体。 | 西汉・戴圣《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父的成语、带父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