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的成语
带三的四字成语(共找到610条)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著三不著两 | ||
传三过四 | 传闲话,说是非。 | 石灵《捕蝗者》:“就是有那些不识好歹的人说几句闲言杂语,你在大爹面前,也该遮盖遮盖,怎么传三过四,又惹他老人家生气!” |
三日新妇 | 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 唐・姚思廉《梁书・曹景宗传》:“今来扬州作贵人,动转不得,路行开车幔,小人辄言不可。闭置车中,如三日新妇。遭此邑邑,使人无气。” |
三阳交泰 | 见“三阳开泰”。 | 元《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
三日耳聋 | 形容受到强烈的震动。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六: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在蒙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 |
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 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 《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
三复斯言 |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 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
春秋・孔子《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
三徙成都 | 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有十万家。” |
垂涎三尺 | 垂:东西的一头向下;涎:口水。 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长。原形容嘴馋到极点。现多形容见了别人的好东西就眼红;并极想弄到手的贪婪样子。 |
唐・柳宗元《三戒》:“临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
一波三折 | 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 《宣和书谱・太上内景神经》:“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 |
三过其门而不入 |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 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
事无三不成 | 谓办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成功。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常言道,事无三不成,你进洞两遭了,再进去一遭,管情救出师父来也。” |
三亲四眷 | 见“三亲六眷”。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次日真个到三亲四眷家去了一巡。” |
一而再,再而三 | 再:第二次。 一次又一次。 |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109回:“那厮必然再用此法,一而再,再而三,我其危矣。” |
六问三推 | 谓反复审讯。 |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是个妇女家,怎熬这六问三推。” |
家半三军 | 三军:旧指上中下三军人马。 指一家人可以抵得上半个三军的数目。形容家庭人口众多。 |
《国语・晋语》: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 |
三舖八菹 | 泛指精美的肴馔。亦借喻精美的诗文。 | |
捱三顶四 | 挨:通“挨”,挤进。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四回:“半仙到栅栏门首下马,也不进宅,径在堂中站着,众人捱三顶四,簇拥将来,一个个伸出手来,求太医看脉。” |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 各行各业都有专家、能手。 | |
三翻四覆 | 三、四:形容次数之多。 翻、覆:反复。 形容变化很多;反复无常。 |
明・张岱《石匮书后集・烈帝本纪》:“先帝焦于治,以致十七年之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 |
二三其节 | 二三:指不专一。 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
三分天下有其二 | 泛指势力强大。 | 春秋・孔子《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
白璧三献 | 楚人和氏得玉璞,两献楚王,两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为璧,世称“和氏璧”。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 | 见《韩非子・和氏》。 |
三浴三衅 | 衅:以香涂身。 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
《国语・齐语》:“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 |
三山二水 | 三山:护国山,位于南京西南,以有三峰得名;二水:白鹭洲,位于长江之中,分江面为二。 泛指南京的山水。 |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三坟五典 | 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两头三面 | 同“两头白面”。 |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若是我,两三番,将他留恋,教人道后尧婆两头三面。” |
偏三向四 | 谓偏向、袒护某方。 |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30回:“这叫什么话?我们偏三向四啦?” |
三阳开泰 | 《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 《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
三三四四 | 犹言三三两两。 | 汉・王延寿《梦赋》:“尔乃三三四四,相随踉■(足旁)而历僻。”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三的成语、带三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