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夜的成语

带夜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60条)

成语 解释 出处
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
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日夜警戒 白天黑夜不断警戒或监视。
昼耕夜诵 白天耕种;夜晚读书。形容在艰苦的环境中抓紧时间学习。诵:读书。
北齐 魏收《魏书・崔光传》:“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
无明无夜 犹言不分昼夜。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所以一耽了这件的滋味,定是无明无夜,抛家失业,失魂落魄,忘飧废寝的。”
夜静更长 更:古代计时单位,1夜=5更,1更=2小时。
无声无息的深夜。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四折:“你从来有些技痒,正夜静更长,对月貌花庞,饮玉液琼浆,一个个逞歌喉婉转,一个个垂舞袖郎当。”
笑面夜叉 比喻面带笑容而居心狠毒的人。 宋・陈次升《弹蔡京第三状》:“时人目之为笑面夜叉,天下之所共知也。”
门不夜关 形容社会安宁,风气良好。 西汉・司马迁《史记・郑子产传》:“子产为相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夜半更深 更:古时夜间计时单位,1夜=5更,1更=2小时。
深夜。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急忙奔走,夜半更深,不认路途而行,只要保全性命。”
夙夜匪解 见“夙夜匪懈”。 《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犬不夜吠 吠:狗叫。
形容社会治安良好,没有盗贼。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6卷:“在任治得路不拾遗,犬不夜吠,丰稔年熟。”
连明达夜 见“连明连夜”。 《解放日报》1944.9.2:“没有鞋面,就把没有缝上袖子的一个袄襟子用了,连明达夜做了一双。”
月夜花朝 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旧唐书・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日短夜修 指冬至前后几个月白天短夜晚长。 战国・楚・屈原《九章・抽思》: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
夙夜在公 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诗经・召南・采蘩》:“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屋漏更遭连夜雨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寒食:清明节;元宵:元宵节。
早晚都像过节一样。形容生活奢华,整天寻欢作乐。
元・白仁甫《梧桐雨》第一折:“寡人自从得了杨妃,真所谓:‘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也。”
夜寝早起 寝:睡觉。
晚睡早起。形容学习或工作勤奋。
《管子・乘马》:“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之不倦,民不惮劳苦。”《韩非子・忠孝》:某子之亲,夜寝早起,强力生财以养子孙、臣妾。
半夜三更 三更:旧时一夜分为五更;半夜子时为三更;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
零点前后,也泛指深夜。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什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
昼度夜思 日夜思量。 北宋《新唐书・李绛传》:“君尊如天,臣卑如地,加有雷霆之威,彼将昼度夜思,始欲陈十事,俄而去五六,及将以闻,则有惮而削其半,故上达者财十二。”
炫昼缟夜 谓李花色白,其光采或照耀于白天,或显现于夜晚。 宋・杨万里《读退之李花诗序》:“因晚登碧落堂,望隔江桃皆暗,而李独明,乃悟其妙,盖炫昼缟夜云。”
门不夜扃 见“门不夜关”。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东夷传论》:“及施八条之约,使人知禁,遂乃邑无淫盗,门不夜扃。”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
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鲁迅《天花的蔷薇》:“‘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怎能给恐吓呢?”
夜光之璧 珍贵的璧玉,夜间放光。
夜深人静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深夜人静,为何叩门?”
夜阑人静 夜阑:夜将尽。
夜深了;人都安静下来了。形容夜深了;四周非常寂静。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有一日柳遮花映,雾障云屏,夜阑人静,海誓山盟。”
长夜难明 比喻漫长的黑暗统治。 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洞房花烛夜
夜住晓行 天黑就住下,天亮就赶路。形容长途赶路的辛苦。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9卷:“饥餐渴饮,夜住晓行,不则一日,已到临安府接官亭。”
大夜弥天 弥天:满天。
比喻黑暗势力弥漫长空,统治一切。
鲁迅《序例》:“时大夜弥天,璧月澄照,饕蚊遥叹,余在广州。”
镇日镇夜 整日整夜,日日夜夜。 郁达夫《沉沦》:“他回家之后,便镇日镇夜的蛰居在他那小小的书斋里。”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夜的成语、带夜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