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父的成语
带父的四字成语(共找到54条)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 春秋・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
召父杜母 | 召:指两汉召信臣;杜:指东汉杜诗。 召信臣与杜诗先后任南阳太守,行善政。称赞地方官政绩显赫。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诗传》:“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
认贼作父 |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 清・华伟生《开国奇冤・追悼》:“但是偶一念及那一班贪官污吏,人面兽心,处处为虎作伥,人人认贼作父,……” |
顽父嚚母 | 指愚顽暴虐的家长。 | 《尚书・尧典》:“父顽,母嚚,象傲。”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媒妁:婚姻介绍者。 旧指儿女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 |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
父母官 | 旧时对州县官的称呼。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且莫说我是父母官,即使平交,也不该如此!” |
严父慈母 | 严:严格;慈:慈爱。 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 |
晋・夏侯湛《昆弟诰》:“纳诲于严父慈母。” |
子承父业 |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利山和尚》:“僧问:不历僧只获法身,请师直指。师云:子承父业。” |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 以之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不知其子视其父 | 不了解这个人但从他父亲的为人就可以知道。表示教育、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 《孔子家语・六本》: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观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
父母国 | 指祖国。 | 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
田父野叟 | 乡间农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间百姓。 | 金・元好问《登封令薛侯去思颂》:“方春劝耕,遭田父野叟于途,慰以农里之言,而勉之孝弟之训。” |
田父献曝 | 田父:老农;曝:晒。 老农将晒太阳取暖的方法献给国君。常作向人献物或献计的谦词。 |
《列子・杨朱篇》:“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緜纩狐狢。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
田父之获 | 田父:农夫;获:得到。 指不费力气而轻易得到的好处。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父慈子孝 | 父:指父母;子:子女。 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
《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
父子无隔宿之仇 | 宿:夜。 父子间没有隔夜解不开的仇怨。指仇怨容易消除。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
为民父母 | 这: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 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
衣食父母 | 穿的和吃的都靠父母提供;指赖以为生的人。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 |
无颜见江东父老 | 江东:借指家乡。 指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再也没脸见家乡父老。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
子孝父慈 | 儿女孝顺,父母慈爱。同“父慈子孝”。 |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六:“须是就君仁臣敬、子孝父慈与国人信上推究精微,各有不尽之理。” |
干父之蛊 | 干:承担,从事;蛊:事、事业。 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 |
《周易・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
父子兵 | 指上下亲如一家的军队。 | 战国・卫・吴起《吴子・治兵》:“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
父母之国 | 自己出生的国家。指祖国。 | 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大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了何为莫出?” |
恩同父母 | 恩:恩惠;同:如同。 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
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心,实有馨竭。” |
乃祖乃父 | 乃:你的。 你的祖父,你的父亲。指祖父和父亲。 |
《尚书・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 |
父债子还 | 父亲生前的债务,由子女负责偿还。也指父辈的过错累及子女。 | 祝兴义《此生此夜》:“我知道自己出身不好,在娘胎就背上父辈罪恶的包袱。就算是‘父债子还’吧。” |
缇萦救父 | ||
田父野老 | 乡间农夫,山野父老。泛指民间百姓。 | 元《宋史・苏轼传》:“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
父仇不共戴天 | ||
夸父追日 | 古代神话。同“夸父逐日”。 | 毛泽东《矛盾论》:“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相变化,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父的成语、带父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